2020年09月11號,力嘉50周年慶典正式在東莞橋頭拉開序幕,本次活動有政商學界共600名嘉賓到場慶賀。力嘉集團董事長馬偉武先生為工齡20年以上的老員工頒獎,并帶領著新老員工唱響《力嘉之歌》。74歲的馬偉武先生依然神采奕奕,在50周年慶典活動上致辭,滿懷信心地描繪著力嘉未來的發展藍圖。
雖然每月工資只有30元,每日工作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,但他不僅沒抱怨,還常常搶著干活,抓緊時間向老師傅們請教。下班之后,馬偉武還趕到夜校補習功課。終于,馬偉武從學徒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工人,年紀輕輕就被擢升為廠長。
轉眼間,馬偉武入行11年。他覺得幫人打工始終出不了頭,于是,24歲的他拿著9000塊港幣,辭職了。他買了幾臺總價不到2000元的手動式、腳動式機器,租了一個幾十平米的小閣樓,工人、銷售、送貨、老板都是他自己。這就是1970年的力嘉。隨著生意越做越大,馬偉武不斷將賺來的錢用來擴大自己的規模。70年代末,在香港鴻圖道購置了新廠房,80年代初,力嘉在觀塘、鴻圖擁有上千平米廠房、數千工人。
他的包裝廠屬于來料加工企業,那時有兩大阻礙,一是本地勞動力幾乎沒有技術基礎,都需要從香港帶來技術人員手把手地教。二是原材料和成品都需要依賴交通進出口,而每逢雨天,深惠路就會淹水、堵車。所以,力嘉因為無法準時交單而損失過不少錢。
后來,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顯現,內地市場需求旺盛,力嘉的年產值逐年創新高。馬偉武乘勝追擊,買下了觀音山下10多萬平方米的荒地,在1989年興建橫崗力嘉紙品大廈,隨后又引進美國的瓦楞紙板生產線、德國印刷設備。當大量同行搶著“搶灘”深圳時,力嘉已經成長為行業的翹楚。
“我們創建產業園,一是為自己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探索一條新路子;二是能為印刷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。”除了對企業、行業發展的考量,這也是他認為需要肩負起的使命。“因為現在很少有人去了解中國的印刷文化,淡忘了那段輝煌燦爛的歷史,力嘉起于此行,也應該承擔振興印刷文化的使命。”
2011年,力嘉對舊廠房進行轉型升級改造,將印刷包裝與文化創意相結合,創辦深圳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?,F在,每年園內接待游客數量已突破5萬人次。借助橋頭的產業優勢,力嘉投資達6.8億,建設的一期園區占地160畝,同步打造10萬平方米自動化生產基地及6萬平方米創業孵化基地,吸引30余家印刷包裝上下游企業入駐。
自決定在東莞建設產業園以來,力嘉產業園項目就被東莞市委、市政府重點關注。2018年,力嘉文化產業園被評選為東莞市工業旅游示范點,2019年成為首批“東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”,今年8月入選廣東省工業旅游精品路線景點。
“我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做事要有魄力的同時,應該要慎于思、敢于行;而且要樂于創造,追求卓越;敢于冒險、創新;不要僅限于企業現狀,要放眼企業的未來。”這是馬偉武在2012年接受雜志采訪時曾說過的話,而他,也一直在以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。
入行61年,馬偉武從紙品廠的一個學徒,一步步成長為包裝印刷行業的領航人。從香港到深圳,從深圳到東莞,他帶領著力嘉從傳統加工行業一路蛻變,到現在除了做企業,還兼顧為小微企業提供平臺,為傳承印刷文化提供空間。他堅持與時代同行,不斷探索創新的路徑,時刻對未來的發展充滿著期待。
全國服務熱線